1、先秦的“名实之辩”指的就是当时对于语言(名)和世界(实)的关系之争。

2、在这场争论中颇有论述的有:儒家、道家、墨家和名家。

3、儒家的观点:他们认为,所谓的语言符号系统就是“名分”,所谓的“世界”就是上下有别、贵贱有差得社会秩序。所谓“正名”,就是通过语言来调节现实,规范社会,使之纳入到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”的等级秩序中。

4、儒家关心的是社会,看重的是父子、君臣之间的这种“名”与“实”之间天经地义的关系。“实”无论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,“名”的秩序也不能乱了章法,否则就会天下大乱。

5、道家的观点是:“世界”既不是现实的社会秩序,也不是可以经验到的客观实际,而是超越经验的“道”和“无限”。世界本是混沌的,是语言使其清晰了起来;世界本是黑暗的,是话语使其光明了起来。是语言让世界变得可以言说,可以把握。可是,在让世界清晰和光明的同时,语言也在阉割着世界的无限和丰富。

6、墨家的观点:坚持经验主义,强调“闻之见之”、“取实与名”。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从实际出发,与时俱进。现实的世界是基础,语言符号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反映。现实的情况发生了变化,语言符号自然要发生变化。

7、名家的观点:其实名家是一个另类,它不探究名、实关系,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语言本身上,从而玩弄起了语言的概念,利用语言本身做起了游戏,不再关注语言所寓含的内容,而是看重语言本身逻辑技巧。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诡辩论。